新城注册

你的位置:新城注册 > 最新动态 >

二战中不可思议的一幕—德国占领乌克兰竟然受到热烈欢迎?

1941年6月,纳粹德国撕毁了于1939年签署的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》,对苏联全境兵分三路发动了闪电战。

6月22日,德国代号“巴巴罗萨”的计划全面启动,拉开了苏德战争的序幕。这场历时近4年的苏联卫国战争,是二战历史中双方参战人数最多,战争场面最惨烈,伤亡人数最重,战况最为激烈的大规模战役,战场从苏联本土延伸至东欧,最终至德国本土。

在西南战线上,纳粹德国目标明确的放在摧毁苏联位于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基地,企图切断苏联国内的军事行动命脉,并占领位于乌克兰境内的黑海港口作为中转和补给站。

当德国西南集团军占领乌克兰时,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;无数的乌克兰平民拥上街头,夹道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纳粹侵略者,丝毫没有沦陷后该有的觉悟,反而为侵略者的军队提供了饮用水和粮食,好像德国军队是乌克兰的救世主和解放者,乌克兰街头的欢欣鼓舞,完全替代了沉重和惊慌失措的气氛。这又是怎么回事?

这个奇怪现象的原因要追溯到乌克兰和苏联的恩恩怨怨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吧。

1917年11月7日,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联合其他的左翼政党,在圣彼得堡起义,从资产阶级组建的过渡性临时政府手中夺取了政权,史称“十月革命”,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—苏联。

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,苏联国内各军事政治同盟的国民经济开始复苏,也许意识到一战中自身的短板,1924年斯大林上台后,就领导苏联国内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。

想要实现国家规模的工业化,就需要大量的金钱,但对于刚刚恢复的国民经济,谈何容易?短时间内的提升,付出的不止是一代人的努力,还有大量的物力财力,困难程度可想而知。

于是,斯大林政府所制定的国策,就是出口国家粮食储备来换取外汇,并用外汇来购买西方进口机械;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,就需要大量的粮食,而由于斯大林政府大规模推广的农庄集体化政策,将农村范围内一切私人土地,牲畜,房产收归国有,并打击富农,剥夺他们的财产,流放西伯利亚地区等一系列手段,从精神和肉体上消灭他们。这种政策最终导致农民们一无所有。

于是,多数农民开始响应斯大林政府的号召,但还是有少数为了生存的苏联农民,开始被迫毁坏农业生产工具设备,屠宰原本赖以生存的牲畜,或藏匿粮食。

这些底层的无产阶级面对斯大林政府越演越烈的征粮政策,连储备的农作物种子也搜刮干净,敢抵抗或藏匿粮食的农民,直接枪毙。

1928年,苏联的工业化就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;1933年,国民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一倍有余;1938年,苏联国内工业化跃居世界一流水平。

就这样,苏联在斯大林政府的领导下,由一个原本以农业化为主的国家,变成了社会主义重工业和军事化为主的强国。

苏联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反而农业在苏联政府的规划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,政策的失误让苏联的农业生产总值只达到1913年的水平。

在这种环境下,受害最深的就是乌克兰。这个在苏联时期仅占苏联领土3%的军事政治同盟国,却是苏联的农业基地,也是在斯大林的征粮政策下是最严厉最刻薄的地区。

这种恶果直接导致了1932年乌克兰地区干旱后,1932年~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的爆发,苏联死亡人口在700~1000万之间,其中乌克兰地区就死亡了近500万人。

这个人间惨剧的根源就是斯大林政府所推广的农业集体化政策,阻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加剧了饥荒的持续蔓延。

因此,苏联时期重工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无产阶段的血泪和白骨堆上面,而斯大林本人,应该也对乌克兰人民有着很深的偏见,正是这种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分歧,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。

也正是这个原因,乌克兰人民视纳粹德国是解放他们的救世主,是摆脱斯大林政府统治的解放者,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。

在苏联解体后,乌克兰独立了。后世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普遍认为的观点,就是乌克兰大饥荒是斯大林政府对乌克兰地区的清洗和种族大灭绝,特别是苛刻严厉的粮食征集政策,就是特意针对乌克兰民族的独裁专权之举,连今日的乌克兰官方和民间都赞同这种说法。

斯大林身为苏联这个强国的领袖,政治手段强硬的他,自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,也有他考虑不周的政治死角。

他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代价,来换取苏联重工业化领先世界的地位,对于一位大国领导人,站在国家的立场来说,他完全是合格的;只是忽略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,这一点是非常失败的。

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,也许就是这位伟人最崇高的理想。

(以上文字,如果喜欢,请点个关注!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必删!)

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敬请关注“刚子侃历史”吧!每一期将带给您不同的视觉感受。

发布于:天津市